東協市場在中國內需市場飽和之下,儼然成為台商、中資的新興投資地區。大 量工業與技術資金投入,東協成為最受矚目的一顆明日之星。一帶一路影響之下, 東南亞國家更是首當的受益者。那麼區域經濟體是否是一個發展趨勢呢?

20161.jpg

我想從川普政府選擇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中國大力推動自由經濟貿易區便 可看出端倪。事實上,多邊 FTA 的簽訂乃至於經濟共同體的成形,近年來所呈現 的狀況百出。區域經濟共同體中,經濟委靡不振的國家影響經濟發展早已不是新 聞,從希臘破產、英國脫歐…歐盟的問題其實是東協未來可能的結局。

東協與歐盟的對比,可以從其背後長期霸權對立的意識形態談起。歐盟在成立 之前,華沙公約組織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首的美蘇對立,形成內部性的對抗, 即便到歐盟成立的今日,同樣身為歐盟成員國的國家,貧富隔閡依舊存在。導致 了歐盟的經濟剛起步時,享受了大量的市場需求,當東、西歐均有財政提升時, 這樣的隔閡問題被暫時擱置。但是時至今日,全球市場景氣低迷,歐盟內部的矛盾便產生。

9f78d406-da67-4623-90b8-6e34c63ce555.jpeg

即使歐盟中的個別國家要脫離歐盟,獨自發展自身經濟的時候,赫然發現自身國家的經濟型態與發展趨勢與美國經濟的同質性過高,被美國市場影響甚鉅。

東協更像是第二個歐盟,在東協成立時,正逢越戰戰後期間,東南亞國家多為 歐洲殖民國。因此,以歐美與蘇聯為主的意識形態陰影依舊縈繞這個區域。但有趣的是影響東協發展的主要原因不在意識形態,而是國家自己的角力盤算與內部 的民族主義衝突。

換言之,對於東協而言,他們沒有明確的立場表態。中美之間的國際霸權角力, 對於東協整體而言,追求的是經濟的繁榮富強。以目前東協的經濟狀況來說,內需市場大量的迅速增加,搭上中國一帶一路的西進,人口紅利帶來的經濟效應可 謂是相當驚人。但是,若經濟體擴張迅速,可能會因市場迅速飽和而導致後續無力。那麼東協勢必會是第二個歐盟!但是前提是東協受意識形態的綁架,失去獨自選擇的能力。

在國內內需市場為主的條件下,與各自民族主義高漲的社會氛圍中,東協會員國還是有可能依照理性選擇理論作出最適合自身利益的判斷,那麼東協這個經濟體勢必不再具影響力。取而代之的是走向名存實亡的道路,各國仍以東協為名義 尋求投資與集體富庶,但多半決策仍會依自身利益為重。

但對比歐盟現在的困局,或許東南亞國家的發展會不限於東協這個名稱。而是以角力下的最大受益者之姿走向國際。

20161.jpg

了解更多:

https://www.facebook.com/%E6%9D%B1%E5%8D%97%E4%BA%9E%E8%88%87%E4%B8%80%E5%B8%B6%E4%B8%80%E8%B7%AF%E5%8D%80%E5%9F%9F%E6%94%BF%E7%B6%93%E7%A0%94%E7%A9%B6%E4%B8%AD%E5%BF%83-1908203217005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PEAB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